入秋,北京几位作家到天津参观。去的是东丽区。只有一天多点的时间,来去匆匆,走马看花。但初见东丽的印象却是难忘的。其实看花未必一定要那么仔细,一眼看去的感觉往往是很重要的。一见钟情大概就是这个道理。
东丽能让人一见钟情不仅因为它早年就是北方的鱼米之乡,是小站米的产地,更因为它今天的巨大变化。它正在发展成为连接市中心和滨海新区、依托海港与空港的具有城市化、工业化、农业产业化特点,集商贸、旅游、文化为一体的经济开发新城区。
而与这种发展变化相对应的是人的观念、思维和精神乃至习惯的变化。我们看过一个仓储式购物中心,叫“家世界购物广场”,面积之大、物品之多,让北京的客人吃惊。谁能想到当年在供销社里买盐打醋的农民,现在推着小车在“Mall”悠闲自得地选购东西呢。这个世界可变得真快!
说到观念和习惯的变化,我们参观赵沽里村时感受就更深了。这里有规模巨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和旧货市场,已然见不到当年农村的样子,本村农民都住进了一排排宽敞洁净的楼房。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。文人希望看到的是山清水秀、小桥流水、茅屋炊烟、父亲扛着犁儿子骑在牛背上缓缓走过的情景,而我们见到的却是一个瞬息万变、热闹非凡的现实。赵沽里原是一片水坑洼地,农民住的是潮湿的土房。现在村里有40多个集体企业,年产值两个多亿。用了4年的时间,盖起几十栋大楼,全村人都住进了新房。现实的力量往往是不容置疑的。当我们走进一住户家里时,便更加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这种力量。这家老两口住两室两厅90多平米,卫生间、厨房都很讲究,屋里装修和在北京我们见到的一般水平差不多,沙发、地毯,电视、冰箱,应有尽有。他们有两个儿子在另外的楼上各有一套这样的房子,屋里的装饰肯定不会比老两口差。最有意思的是,厨房有位30大几的妇女正在做饭,以为是主人的亲戚,上前说了几句话,才知道这妇女是下岗工人,到这儿当保姆的。问她做些什么?她说,做饭、洗衣、打扫卫生、缝缝补补。问一月多少钱?她说,原来300,上月刚加成400;唉,没办法,总比在家呆着好些。说到这她有点不好意思。我说,干活挣钱,有什么不好,在外国这叫“家政”,还得要具备一定的学业呢。她笑了。从这家出来,我一直在琢磨这件事,过去是农民进城当保姆,现在城里的工人到农民家里做保姆,作为社会现象,这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。生活中诸如此类的细微变化,其实包含着极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。
东丽,有强劲火热的势头,也有舒缓柔和的情怀。当我们在细雨中来到碧波荡漾的东丽湖时,见到的便是一个水天朦胧的柔媚的东丽。东丽湖,在东丽区的东北角,位于温泉旅游度假村的中心,占地8平方公里,容量有2200万立方米,是杭州西湖的一倍多。站在湖岸,秋雨里浩淼的湖面一眼望不到边际。真没想到,东丽还有这么一泓丽水。当然,好水不是只让人看的。湖中养着鱼鳖虾蟹,水上有各种游船快艇,夏有沙滩浴场,冬有雪橇溜冰,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。
东丽的高迈与柔美、喧嚣与宁静,都统一在改革发展这个基本点上,让你觉得它是在不断推进又是在不断调整;不断有新的目标,又不断有新的要求。从东丽的发展规划来看,这个“丽”字正好概括了它的状态和特点。东丽区的发展目标是“津滨辅城”,是连接天津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,沟通天津海港与空港的重要枢纽。丽者,附也。表明她与中心市区的“辅车相依”之势。而同时,丽又是美的意思。天生丽质难自弃。就是说,东丽的发展,既要担负起“辅城”的角色,又要不失其自然本色;既要发展经济,又要保护环境。“附丽”、“美丽”,缺一不可。把一个“丽”字做好了,东丽就完美了。
最后,我们去参观大沽炮台。100年前八国联军就是由此攻入天津直捣京城的。炮台上摆着当时清军使用的火炮。这种炮射程短且不说,打出去的并非炮弹而是铁球,不仅够不到敌人的船舰而且也没有杀伤力,与洋人的真枪实弹无法相比。国门很快就被攻破了。从当时入侵者拍的照片上可以看到中国人尸横遍地。这场灾难固然是由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所致,但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贫穷落后。发展才是硬道理。当我们在细雨里站在这祖先曾蒙受国耻的地方,好像霍然明白了东丽人的心思,懂得了他们为什么决心那么大,热情那么高,步子迈得那么快。